平潭非遺賡續(xù)嵐島文脈
2023-10-07 09:42:36 來源:平潭網 作者:陳瀾清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平潭人民創(chuàng)造了數量較多、形態(tài)各異、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曾以藤牌操訓練士兵,四百多年來,它從軍事陣法演變?yōu)槊耖g舞蹈,在風起云涌的平潭,藤牌操寫下了諸多傳奇故事,是平潭知名度最廣的非遺項目之一;平潭的貝殼應用可追溯至數千年前,平潭貝雕兼具書畫藝術與雕刻工藝之長,一件件精美的貝雕工藝品展現了海島風物之美,早在二十世紀就馳名海內外;平潭米糊是老祖宗留給嵐島兒女的智慧結晶,擁有強大的民眾基礎。它傳承數百年,“有病治病、無病調養(yǎng)”的功效深入人心,深受老百姓的信賴;平潭海柳雕早在清朝末年由廣東潮汕地區(qū)傳入平潭島,經過一代代海柳雕藝人的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許多獨具特色的平潭海柳雕藝術;活躍在平潭近百年的平潭閩劇,以平潭縣閩劇團為正宗的傳播和傳承單位,涌現了一批國家一級編劇,在二十世紀曾風靡了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受眾達二十余萬人……
這些非遺項目,承載著平潭重要的歷史文化信息,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文化需要在傳承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非遺技藝更是如此。
挖掘、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近年來,平潭文旅部門和各級文化機構在構建非遺保護傳承體系的同時,以非遺要素為紐帶,促進文旅融合發(fā)展,一批批特色非遺產品已融入人們的生活,在全國各級比賽中,平潭非遺項目也嶄露頭角,獲得無數榮譽。
滄海桑田,非遺傳承起起伏伏,薪火相傳活力迸發(fā)。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00后”開始學習傳承非遺技藝,成為新生代非遺傳承人、推廣者,非遺散發(fā)出新的光彩。一代代秉承“匠人精神”的平潭非遺傳承人用精深細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華,續(xù)寫著嵐島非遺文化的燦爛與輝煌。
最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