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云集平潭 探源南島語族
2022-06-18 09:12:12 來源:平潭網平潭網6月18日訊(融媒體記者林彤欣/文 江信恒/攝)經過兩天緊張而熱烈的學術分享討論,“第二屆南島語族文化學術宣傳周”暨“探尋文化根脈·守望共同家園”學術交流活動于17日下午圓滿落幕。
專家作主題分享
此次活動以“南島語族探源”研究為切入點,通過邀請國內外包括臺灣地區(qū)的專家學者參與,以“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交流研討。
活動中,日本熊本大學社會文化教育部博士研究生高雅云作了《殼丘頭遺址粟黍陶片印痕的發(fā)現(xiàn)及其對小米南傳路線的啟示》的學術交流報告。2019年4月,她來到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通過陶片印痕法對殼丘頭遺址過往發(fā)掘出土的全部陶片進行觀察分析?!罢{查中發(fā)現(xiàn)的粟黍印痕,是福建沿海地區(qū)年代最早的粟黍植物考古學證據。它表明至少在6500-5500年前的殼丘頭文化時期,粟黍兩種作物就已傳入福建地區(qū)。結合近年來福建三明南山遺址和臺灣南關里遺址的發(fā)現(xiàn),可以猜測粟黍作物傳入福建地區(qū)至少有兩條路線,其中一條便是從東邊的海路而來,殼丘頭遺址陶片中粟黍印痕則為海路傳播提供了新證據?!备哐旁普f。
福建工程學院南島語族研究院首席專家,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鄧曉華在《南島語族起源與形成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的報告中指出,對比南方漢語方言與南島語中有關基本生活、生態(tài)、身體部位的一些核心詞,可以發(fā)現(xiàn)南方漢語方言中仍保存著原始南島語“底層”成分,“可以說南方漢語的形成是隨漢人南遷的中原漢語與南方土著語言,即與原始南島語長期相互融合的結果?!?/p>
兩日來,十一位專家分別從自己的工作經歷和知識角度出發(fā),結合實際,圍繞主題進行廣泛且深入的交流,為實驗區(qū)下一步文物考古工作注入強心劑。
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長鄭國珍表示,開展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研究,有利于進一步全面認識海峽兩岸的文化淵源、推進研究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演進的歷史進程,增進海峽兩岸共同家園的認同感以及我國同南太平洋國家間的文化親近感。他說:“下一步研究的關鍵就是要‘知己知彼’,我們有什么,沿線小島嶼國家有什么,以及早、中、晚期的南島語族文化與平潭、福建、東南大陸的關系要研究清楚。”
“兩天的學術交流讓我對南島語族情況有了更深的認識,讓我堅定相信南島語族和福建沿海甚至是整個東南地區(qū)的古文化、古族群是密切相關的?!睆B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付琳表示。
近年來,實驗區(qū)通過打造平潭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使之成為國際研究南島語族文化的中心,通過聚集專家學者,使國際學術界更加了解我國近年的考古發(fā)現(xiàn)和研究成果,使我們得以掌握南島語族起源研究的國際話語權,進一步助力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
責任編輯:林斯崢
最熱評論